2-18-2007 題目:家裏的教會 經文:林前16:19,羅16:3,5,徒12:5,12,徒10:24,44 講員:寇紹穎長老 |
使徒行傳早期教會全都是在信徒家中聚會,稱為家裏的教會。這樣的聚集人數有限,更能發揮教會是家的功能,彼此接納互相關懷,也容易邀請朋友來聚會,進而認識主耶穌重生得救。這種家裏的教會也就是今天大家所說的小組聚會或細胞小組或愛心關懷小組。教會增長之後,牧養照顧兄姊的聖工往往有缺失,小組聚會可以補上這漏洞,在小組裏一同交通、讀經、禱告,享受信徒的教會生活。今舉三個家裏的教會來學習他們的榜樣: (一) 亞居拉,百基拉的家 林前16:19羅16:3, 5 聖經提到這對基督徒信徒共有六次,每次都是聯名記載,可以說他們是同進同出形影不離,夫妻是最好的同工,他們每到一處都成立家裏的教會(在以弗所、在羅馬)他們把自己的家奉獻給主供聚會使用,夫妻相敬相愛是個好見證。他們曾經接納保羅並請亞波羅來家中,將耶穌基督福音真理講給他聽。家中的聚會是個教導真理的地方。 (二) 馬可母親馬利亞的家 徒12:5, 12 當時希律王迫害殺了主的門徒雅各並把彼得關在牢裏等候審問定罪。教會遇到外來的逼迫,同工遭遇苦難,於是弟兄姊妹聚在馬利亞的家中切切禱告。家裏的教會是個禱告的地方,關懷兄姊的需要,同心祈禱,將彼此的難處帶到主面前,並經歷神垂聽眾人的禱告,於是一同來感恩,如此家庭小組就貫徹兄姊彼此相愛的教導。 (三)哥尼流的家 徒10:24,
44 哥尼流是住在該撒利亞,是義大利營的一名百夫長。他在禱告中看見異象,當時彼得在三十英哩外的約帕,彼得也在禱告中看見異象,因著神在雙方感動的印證,彼得就放棄成見,順服聖靈的帶領,去到外邦人哥尼流家傳福音。哥尼流邀請了親朋好友來聽彼得講道,這就如同一個家庭小組。神動工了,聖靈降在他們身上,他們都得救了,包括哥尼流全家的人。所以開放家庭來聚會是蒙福的,首先蒙福的是自己的家人,因為神的同在臨到家中。 我們的教會開始推動小組教會,歡迎每位會友都加入一個小組(查經班、團契、禱告會、成人主日學或敬虔齊步走等)享受教會肢體生活的福氣。我們又鼓勵更多的家庭願意開放成為小組聚會的場所,如此事奉必定大大蒙神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