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佳美的腳蹤 經文:羅10:11-15 講員:張乃千牧師 |
一 前言 羅馬書1-3章總結「世上的人都是有罪」(羅3:20),在羅馬書4-8章說明「因信稱義」的真理,而在8:1節則宣告「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然而這美好的福音需要被傳遞出去,不只外邦人需要福音,連猶太人也是需要耶穌基督的福音(羅11:26),因此保羅在羅馬書10:14-15節則提出了「差遣宣教士」的重要。 二 本文 1. 差遣:意思是「宣教士 被差派出去宣教」,他們要「忠心良善、《勇「永》往直前」。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而劉永福與日本軍打仗失敗離台到廈門。當時在台南的英國宣教士巴克禮(在台服事60年),在台南府仕紳要求下與日本軍隊協調「入城不可以殺人」!這個不平靜的戰爭年代,因宣教士巴克禮的「冒險事奉」,使社會與教會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造成許多人樂意歸信基督耶穌成為神的兒女。 2. 傳道:意思是「大聲宣告」也用「恩賜配搭」。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馬雅各醫師,在1870年在台南看西街開設醫館,他是台灣第一位「外科醫生」,也是今日台南「新樓醫院」的前身!他一生用「醫療及福音」服事台南鄉親,使眾人蒙恩! 3. 喜信:意思是「有用的」,「福音是有用的」可以拯救靈魂,此字也可以指「供應生活的需要」。1872年加拿大長老會差派醫療宣教士馬偕博士到台灣的淡水,他娶台灣本地太太,建立了60間教會,同時有一間「熩尾醫院」,就是現在的「馬偕醫院」前身!他剛開始醫療時被當地人排斥,但神讓馬偕遇到「清軍與法國打仗」,使馬偕醫生有機會全力醫治「清兵與百姓」,馬偕得到劉銘傳總督接納,並派官員「敲鑼打鼓」要求百姓稱馬偕是「偕牧師」。馬偕因愛而受到當地人的尊重! 4. 蒙恩:神賜人蒙恩機會,凡求告主的都能蒙恩得救!十九世紀下半葉,神差派了三位長老會宣教士到台灣宣教,使台灣受到福音的洗禮。在1960-1970年代台灣也受到美國基督徒愛心食物的供應,使我們這一代的人,在小時候能吃飽長大,回想主的恩典是何等浩大! 三 結論 我們基督徒都是主差派的人(太28:19-20),在感恩節的前夕,今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回報神的恩惠,還福音的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