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教會教會的新生 (V)   

 牧者 馮忠強

       使徒行傳中這個新生的教會非常看重三件事:使徒的教訓、擘餅、祈禱。這新生教會裡的門徒,都專注、忠於、熱切參與、認真持守、繼續學習「使徒的教訓」、「擘餅」、「祈禱」。他們在這三件事上的忠心而熱心的參與,使他們經歷到救主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也使他們經歷到作為基督的身體的教會是一個有何等生命力的屬靈團契。

「擘餅」所指的,是今天教會的「聖餐禮」。這個新生的教會的「擘餅」,就是重覆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裡用「擘餅」的行動來吩咐使徒要以後都記念衪的事實。這個「擘餅」,在以後的教會裡被稱為「聖餐禮」的聖禮、Holy Communion等等的禮儀名稱,也在羅馬天主教會裡被發展成為「彌撤」的聖禮。

使徒保羅說,「擘餅」的教導,「原是從主領受的」﹙林前11:23﹚,「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324﹚「應當如此行」指繼續不斷的如此行。這種繼續不斷的「擘餅」記念主,就成了初期教會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

「擘餅」記念主不是指門徒在平日忘記了主而在一起相聚時才想起衪。記念主是門徒每一天的事實,因為他們的信仰與生活都以基督為中心。他們每天都記念基督、信靠基督、活著為基督,所以他們就在「主日」﹙「主日」就說明這一天是「主的日子」﹚聚集在一起以「擘餅」記念他們每天所相信所事奉的主。

然而「擘餅」記念主只是人單方面的活動嗎?「擘餅」只是信徒在記念主嗎?真相其實並不簡單!與其說「擘餅」是人記念主的活動,不如說「擘餅」是神﹙因為耶穌是主、是神﹚與人之間的契合活動。保羅說:「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林前10:16﹚他是指擘餅的事實說的。

教會歷史中對「擘餅」時信徒所領受的「餅」和「杯」有不同的解釋,主要有四種。﹙一﹚羅馬天主教會打從十三世紀便斷定,在「彌撤」的聖禮中,當神父為「餅」和「杯」祝謝時,這「餅」和「杯」﹙指杯中的酒﹚在本質上已變成了耶穌的身體和血。人肉眼看到的是「餅」和「杯」,但這「餅」和「杯」在「本質」上已變成了耶穌的身體和血,此所謂「變質論」﹙Transubstantiation﹚。﹙二﹚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先鋒馬丁路德﹙Luther﹚駁斥「變質論」的迷信謬說,指出在聖餐的聖禮中,「餅」和「杯」並沒有改變,不過,基督的身體確是「真實地臨在」﹙real presence﹚於「餅」和「杯」之中,所以聖餐禮確是神聖的禮儀,信徒所領受的,確是基督的身體。路德強調說:「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所以,在「擘餅」/聖餐禮中,我們確實是『同領基督的血』、『同領基督的身體』。﹙三﹚十六世紀另一位改教家慈運理﹙Zwingli﹚則認為,耶穌所說「這『是』我的身體」的「是」所指的,是「代表」或「象徵」主的身體。在聖餐禮中,門徒只是「記念」耶穌的死和救贖而已,此中並沒有耶穌基督的「真實臨在」﹙real presence﹚。可是慈運理的說法就不能充分解釋「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的意義。﹙四﹚十六世紀另一位改教家約翰加爾文﹙Calvin﹚則指出,在聖餐禮中,「餅」和「杯」的本質像路德所說的並沒有改變,依然是餅和酒,然而,基督的身體確是臨在於「餅」和「杯」之中,不過這是一種屬靈的臨在,就是基督藉著聖靈臨在於「餅」和「杯」之中,神學上就稱之為「屬靈的臨在」﹙spiritual presence﹚。在眾多說法之中,天主教的主張是迷信,沒有聖經的根據,慈運理的說法把「擘餅」/聖餐禮簡化成為純粹的「記念」,後世信徒更容易輕忽了「擘餅」/聖餐禮的神聖。路德和加爾文較合乎聖經經文的理解。我個人認為加爾文的教導最為可取,它讓我們正視在「擘餅」/聖餐禮中基督確實臨在的事實,也肯定了在記念主的行動中聖靈使信徒能領受主的身體和血、能與主相交的屬靈事實。

在「擘餅」/聖餐禮之中,並不是只有我們去記念主,其實,在藉著「餅」和「杯」記念主的時刻,我們是憑著信心並藉著聖靈來與主相交,也領受衪藉著衪的身體和血所完成救恩的果效。這是屬靈生命的動力根源。這是教會更新復興的根據。